资讯分类
用电影保存京剧经典
来源:网络人气:789时间:2021-12-23 09:10:57
京剧电影《霸王别姬》海报。
国度级重点文明工程、备受注目的“京剧电影工程”,继2017年推出第一批10部影坛佳作后,近期又有《红鬃烈马》《九江口》等新结果出色表态,这些作品集中显示了现代京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完满连系,为京剧艺术“创造性转化、立异性开展”供应了无益启迪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如今确立的“经由舞台细腻上演和电影精心拍摄两个环节,将现代最优异的京剧艺术家、音乐家对国学京剧艺术的优秀传承和艺术风貌遍及传达,永久保存”的目的,正一步步完成。
构成锻炼精品的共鸣与协力
京剧电影是京剧和电影两种艺术方式的连系,二者相互依存、相互顺应,又有主次之分。在某种意义上,京剧电影是对京剧艺术的银幕再加工,是以电影艺术的显示手腕,力图充沛发扬京剧艺术特点,展现戏曲魅力。对京剧艺术的优秀传承,决议着它必定是精品工程,而“永久保存”则要对峙经典品质,真正经得起岁月磨练。
2011年,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在鼎力宏扬与传达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时期配景下启动,显示出激烈的精品认识和对京剧经典的畏敬之情、顾惜之心。
“京剧电影工程”指点小组和由资深京剧扮演艺术家、剧作家、戏剧理论家、电影导演构成的艺术指点小组,以“宏扬正能量,故事性强,难听、美观”为规范,思惟性、艺术性、浏览性相一致,统筹深受观众喜欢的传统骨子老戏、次要艺术派别代表作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的优异新编剧目,并联络当前京剧传承的实践情况综合考量,重复遴选,屡次论证,精选拍摄剧目。剧目和次要演员声威肯定后,对峙“一戏三评”的准绳,即在脚本修订、舞台试演和样片审看3个环节,前后召开研讨会评断,专家和相干院团、摄制单元坦诚交换,集中各方面的定见建议,构成锻炼艺术精品的共鸣与协力。
在地方指点同志的亲热关怀推进下,在中宣部和国度相干部委和京津沪闽宣传部的鼎力支撑下,京剧界、电影界全程介入,从2011年开端,历经10年,拍摄京剧电影21部。个中《龙凤呈祥》《霸王别姬》《状元媒》《秦香莲》《萧何月下追韩信》《穆桂英挂帅》《谢瑶环》《勘玉钏》《乾坤福寿镜》《赵氏孤儿》《大闹天宫》《贞观盛事》《四郎探母》《红楼二尤》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《文姬归汉》《捉放曹》《红鬃烈马》《九江口》《满江红》已拍摄完成,《锁麟囊》正在拍摄中。
注重脚本修订及艺术传承
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十分注重“一剧之本”的修订。传统名剧历经几代巨匠、艺术家的传承归纳,可谓经典,却也因作风和某些细节的个性化处置,构成多个版本,拍摄电影“永久保存”,就需再作比拟、有弃取,力图做到优中选优。京剧派别代表作,遍及在演唱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浏览传播价值,但一些剧目故事性和戏剧抵触偏弱,尚待增强,局部新编剧目仍有加工空间。从舞台到银幕还需顺应电影要求,因此脚本修订成为“京剧电影工程”起步阶段的次要一环。针对分歧剧目,或小组攻关,或一人执笔、个人评论辩论,有的戏重复修正了多稿。
修订经典,特殊是传统名剧,也是进修、参悟的进程。如《群英会·借东风》,如今仅“京剧音配像”剧目中就有7个版本。此剧汗青悠长,取材于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,戏曲舞台从明清传奇到京剧前身之一的汉调,都有相干剧目。京剧构成当前,几经改编,第一代京剧艺人卢胜奎编撰的36本《三国志》,个中包括8本《赤壁鏖兵》,但传到后来的整理者萧长华手中,不只不敷完好,并且残缺不全。据萧长华后来追想,他遵效卢胜奎的做法,以《三国演义》为依据,将旧簿子拼集在一同,一场一场攒起来,然后参看书文,逐字逐句地查对修订,填残补缺……由此留下了“午夜挑灯修史剧”的戏班美谈。
戏曲界历来崇尚老一辈艺术家以身作则、先人谦虚向学的优秀传统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的当选剧目,除多数由老艺术家领衔担纲外,大多由实力微弱的中青年演员构成,在舞台展演和影片拍摄阶段,他们失掉了老艺术家们的热忱关怀和指点。京剧扮演艺术家梅葆玖带病列席研讨会,针对梅派名剧《穆桂英挂帅》一剧的扮演,吩咐青年演员:“电影和台上照样不一样,必然节制好扮演的力度,不比在台上,别太狠劲了,略微收敛一些,进步内涵力气而不形于外。”梅葆玖对父亲梅兰芳在台上印象最深的是:“一出台,没甚么举措,也未看台下,到据说番邦入寇——啊?一拧腰、怒视,就是穆桂英了。刚出台时是贤妻良母样儿,一怒视,就是女将穆桂英……委婉还要摊开,摊开还要贴合脚色身份……”梅葆玖这段舞台记忆的追述,把电影与舞台扮演差别,艺术家掌握脚色和霎时的奇妙转变,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出来,饱含艺术哲理和指点意义。程派名家李世济和创演《谢瑶环》一剧的杜近芳等教师事先年事已高,仍对峙与艺术指点小组的专家们一同,就“京剧电影工程”的相干剧目宣布一孔之见,触及本人的代表作,更是精心讲课授艺,做出了珍贵奉献。
新技术与“四功五法”奇妙连系
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好戏连台,个中独一的武戏《大闹天宫》有目共睹。武戏历来被视作京剧的半边天,在世界剧坛别具一格。深沉的中华文明底蕴和亦庄亦谐的方式作风,主人公孙悟空嫉恶如仇、雕虫小技而又朴素幽默的艺术抽象,深受中外观众喜欢。上世纪50年代,中国京剧团赴国外巡演,李少春等艺术家上演的京剧《闹天宫》载誉归来。依据周恩来总理指点,在《闹天宫》的根底上进一步提拔思惟内容,经剧作家翁偶虹扩编、李少春进一步丰厚舞台呈现,京剧《大闹天宫》呈如今舞台。
日前,京剧《大闹天宫》拍摄成电影,被视为提振武戏雄风的次要时机。“京剧电影工程”高度注重,将其列为“重中之重”剧目。排演、拍摄的基地选定在福建京剧院和福建电影制片厂,同时针对该剧内容体量大、脚色浩瀚特殊是武戏局部简易,组织各地京剧界力气,与10余家京剧院团协作,剧组演职人员达165名,仅演员就有81人,个中40名武戏演员来自兄弟院团,配角孙悟空由精选的4位青年武生新锐配合扮演。导演组实力雄厚。导演程箓是京剧武戏演员身世,有多年影视剧从业经历,另外又特聘3位资深的武戏老艺术家指点排演,“京剧电影工程”艺术指点小组6位专家直接介入了编导任务。
京剧《大闹天宫》为应用电影新技术供应了宽广空间。如,影片初次呈现花果山的画面,经由电脑殊效,“种”出漫山遍野的小猴,“闹”出冷冷清清的氛围。“凯旋图”中,经由电影特技“种”出密密层层的天兵天将。用CG(电脑动画制造)制造丹炉的表里透视,显示孙悟空和太上老君隔着丹炉斗法,从电影镜头可以看到孙悟空在炉内被炎火烧得由黄变红,翻出一串“小翻”,最初一声巨响破炉翻出,营建震动的视觉结果。电影新技术和京剧的“四功五法”奇妙连系,拓展了舞台显示的界限,也显示了京剧武戏的优势和潜力。
《大闹天宫》一剧,延长的不只是出色的舞台结果。该剧舞台版的排演、打磨,用了快要1年的工夫,电视播出后取得好评,电影拍摄完成又重复论证,经由了2次较大的调剂和完美。这一进程,显示出“京剧电影工程”对传统经典对峙高程度传承、再造精品的执着寻求。
奋进不息、锦上添花的艺术肉体,将随同“京剧电影工程”的每一部作品,给观众带来更多出色和打动。(刘连群)